硅肥应当在中国的化肥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硅肥可增强作物抗盐碱能力,硅肥可以提高作物的抗倒伏能力,硅抗锰毒,硅可促进作物对氮磷钾的吸收……“然而众多的利好却换不来身份的认同,即便”硅肥“的称呼,现在也可以说是名不正言不顺,未能在国家工商行政部门登记在册。8月13日,被誉为”中国硅肥之父“的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总工,河南省硅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蔡德龙在硅钙镁钾土壤调理剂在土壤修复中的机理作用及其应用效果研讨会上,对于硅肥没有”户口“的现状感到很是尴尬和委屈。

  蔡德龙80年代中期留学日本,师从于“硅肥之父”小林均, 90年代初期,学成归国,一直致力于硅肥研究及推广工作。蔡德龙介绍说,目前国内耕地均有不同程度的缺硅现象,在国内4.5亿亩水稻田中,一半以上缺硅。有调查显示,我国50%以上耕地缺硅。浙江省调查结果,70%耕地缺硅,河南省50%,湖南省42%,全国需硅肥3500万吨,硅肥的使用潜力比氮、磷、钾还大。由于顾忌重金属污染,硅肥产品在各省的登记被撤销,硅肥的登记权限被农业部收回。目前国内硅肥生产厂家只能将硅肥归入到土壤调理剂的范围之内。硅肥产业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尚未也没有制定。

  提起硅元素,人们往往只想到用作半导体材料的高纯度的单晶硅,其实,硅元素的作用远远超出了以上人们的认识。它还是植物生长所需的第四大营养元素。硅肥对农作物增产有着近乎神奇的效果。

  蔡德龙杰介绍说,硅肥施用后,早期效果可能并非立竿见影,这是因为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氮、磷、钾、硅等元素各司其职,其中氮元素使植物叶片浓绿,硅则使茎叶挺直,同时硅元素对氮、磷又有抑制作用。硅肥一旦施用,便可保持持久的肥效。但是,硅元素不易进入作物根部植物吸收。与大多数作物肥料相同,硅肥的使用也有一定的“临界值”,即当土壤进行逐段分析后,得出“土壤类型不同,临界值也不同”的推断,从而丰富与发展了“硅肥理论”。 向土壤中施用硅肥,使土壤中有效硅含量达到不同土壤类型的“临界值”时,可使植物增产达29%—42%。

  事实上,发达国家更早的就用理论和实践证明微量元素对作物高产重要作用。 “1840年,德国化学家李比西提出矿物营养理论时,把硅列为与氮磷钾一样重要的元素。有160多年历史的世界最早的英国洛桑肥料试验站,110多年连续试验证明,硅具有活化天然磷的作用。1930年日本科学家开始进行了水稻硅营养研究。二战后,日本粮食非常困难,日本科学家采用各种技术提高水稻产量,一个硅肥,一个塑料大棚。这两种技术对日本解决粮食问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硅肥之父”蔡德龙向参会嘉宾讲解硅肥的重要性中讲到。“研究表明硅肥不仅能改良红壤和盐碱地,还能处理土壤重金属污染,在水稻上施用硅肥对镉的吸收有明显抑制作用。”蔡德龙继续补充补充道。

  近年来,镉大米、“毒蔬菜”事件屡现报端,土壤污染日渐引起公众关注。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16.1%耕地总体情况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耕地点位超标率19.4%土壤镉超标率7.0%土其中镉重度污染点位比例为0.5%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2015年国土资源报报道,我国土壤污染面积在20%左右。土壤污染的背后,是粮食安全问题。对于人多地少,并一直难以粮食自足的中国而言,日益严重的土壤污染已经实质损害18亿亩耕地红线,

  加大硅肥的研究推广与应用,就能改善污染土地的各项指标,减少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利用硅阻断植物吸收重金属通道的这一特点,经过治理,就会使污染了的土地重新发挥作用。

农村大众报